中国石油工程建设管理平台

  • 首页
  • 承包商管理
  • 工程招标
  • 帮助中心
  1. 首页
  2. 工程建设风采
  3. 正文
青海油田尕斯油区“压舱石”工程一次投运成功
标签:工程建设风采 发布时间:2025-11-03 访问:57

  10月20日,历经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,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尕斯油区“压舱石”工程圆满完成系统联调,实现一次投运成功。

全链条、系统化 五大改造项目协同推进

  2023年4月3日,随着机械轰鸣声在戈壁上响起,油田尕斯油区“压舱石”工程正式拉开序幕。工程实施五大重点项目改造,构建涵盖供水、处理、回水及原油处理的全流程体系。

  尕斯联合站水处理区改造作为工程的核心项目,新建3000m³沉降罐3座、药剂混合器4台等关键设施,同步改造现有调储罐、净化水罐等设备。

  “这些新设备就像给油区装上了‘净水器’,系统整体处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。”水区改造项目负责人任广超自豪地介绍道。

  低压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新建净化水管道8.36公里,更新多台外输泵和清水泵,全面提升供水稳定性,为油区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。

  洗井回水3000方储罐改造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。“通过改造原有储罐并新建配套设施,我们实现了有效收集与再利用,预计每年能节约用水30万吨。”基建项目中心田宇解释道。

  原油储罐隐患治理项目,在原址拆除并新建2座5000m³拱顶净化油罐,彻底消除腐蚀隐患,确保生产安全;原油稳定系统更新,新建原油稳定塔1座,大幅提高原油稳定处理效率,为后续生产创造有利条件。

破瓶颈、谋发展 从“能注”到“优注”的跨越

  作为青海油田稳产上产的重要支撑区块,尕斯油区长期面临着水处理及供水系统能力不足的难题。“压舱石”工程建设,重点从水处理、水质提升与安全环保治理三方面同步发力。

  在“注够水”方面,通过扩容改造水处理系统和低压供水管网,提升整体供水能力;在“注好水”方面,针对水质沿程污染严重、井口悬浮物超标等问题,统筹推进洗井回水储罐改造、药剂混配与回收系统完善;在安全环保方面,聚焦管网泄漏频发、污泥减量化装置缺失、储罐腐蚀老化等问题,系统推进隐患治理,确保地面工程安全平稳运行。一系列扎实的举措,助力尕斯油区从“能注”到“优注”转变。

攻难关、保安全 项目建设的艰苦历程

  2024年4月,当大部分地区已经春暖花开的时候,尕斯油区的气温仍然在零摄氏度徘徊。老旧设施改造难度大、生产与建设并行等多重困难考验着每一位建设者。

  为了抢抓施工黄金期,项目管理团队全年坚守一线,实行“挂图作战、倒排工期、责任到人”工作机制,确保每个节点都按时完成。面对联合站老旧流程复杂、地下障碍物众多的实际情况,设计、基建、地面集输及联合站技术人员多次会商优化方案,逐项攻坚突破。同时,在保证联合站持续生产的前提下,科学设置临时流程,实现“生产不停、建设不停”的双线推进。

  “2025年9月,尕斯联合站水处理区改造项目已进入储罐收尾、管线试压、电仪联动等关键阶段。项目部增派30余名施工人员支援收尾,并不断通过优化工序衔接、压缩作业间隙,全力加快施工进度。”项目负责人介绍道。

严监管、保质量 安全护航质量先行

 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,质量是工程的灵魂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,油田采油一厂实行多维度安全监管,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。

  针对交叉作业多、风险点集中等特点,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排查,累计整改隐患43项。在质量管理方面,严格执行“三检制”,焊接、防腐等关键工序100%无损检测,确保工程质量受控。针对吊装、高空、动火、受限空间等高风险作业实行提级管理,严格执行“无视频不作业”原则,通过“现场监护+视频监控”双模式,实现作业全过程可视、可控、可追溯。

  工程建成后,尕斯油区系统供水能力显著提升,注水水质和运行稳定性大幅改善,关键指标全面满足甚至优于设计标准。水处理、储输及配套设施运行高效,基本实现了清洁供水、稳定注采、绿色循环的总体目标。项目全过程坚持“高标准设计、严过程管控、强现场落实”,在安全、质量、环保等方面均实现受控可控,为尕斯油区构建起安全、可靠、高效的地面工程体系。

  油田尕斯油区“压舱石”工程圆满完成系统联调并实现一次投运成功,不仅彻底解决了尕斯油区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,为油区注采平衡提供了坚实支撑,更为青海油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相关附件:
业务运维支持
周一至周五  08:00~12:00 13:00~17:00
400-880-0114  或  010-59830114

语音转承包商、工程质量监督、工程项目管理

系统运维支持
周一至周五  08:00~12:00 13:00~17:00
0432-63980123  或  0432-63990123
jh_epm_support@petrochina.com.cn

© 2022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管理平台
版权所有: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