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每个支撑墩都有60公斤,大家在运输时要注意安全……”8月8日,盐水沟隧道输水管线穿越工程现场,昏暗的隧道里,一根根输水管已从隧道东头顺利拖送至西头,工人们正为管线安装加固支撑墩,施工监督不时叮嘱安全注意事项。
盐水沟隧道输水管线穿越工程堪称“北水南调”工程的“咽喉”,旨在实现库车山前与台盆区总长超过310公里的输水管网连通,不仅能有效解决库车山前气田水侵难题,也能为西气东输主力气田的稳产提供更强劲的新质生产力。
工程自6月底拉开筹备大幕,各类设备及双相不锈钢管陆续运抵现场。与此同时,穿越方案的修订优化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经多方商讨,充分利用隧道出口低、进口高的地势特点,反复论证与试验后,最终创新采用“先预制,后从隧道出口向进口回拖牵引”的穿越施工方案。在隧道一端,由两台挖掘机负责吊起输水管并推送。隧道内,配备带有捆箍带限位功能的滑轨车来承载输水管。在隧道另一端,采用直径32毫米的钢缆,通过卷扬机对输水管进行牵引拖拽。7月16日,工程正式启动。
施工现场,工人们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,有条不紊地进行焊接、起吊、推送、牵引等工作。在现场总指挥的精准指令下,大家步调一致,将一段段连接好的管线缓缓送进隧道。隧道内,十余人手持电筒,沿管线仔细检查。
现场负责人、四川油建工艺安装队长刘宽介绍:“连续高温天气,加上隧道两端山体存在滚石掉落风险,施工过程困难重重。我们始终以‘稳’为首要原则,坚决杜绝抢工期、赶进度的急躁心态,不断强化人员安全意识,确保作业平稳有序推进。”为应对高温天气,作业现场设置了遮阳休息区,人员在作业前都服用了藿香正气液,避免发生中暑。
克拉采油气管理区与油气运销事业部携手成立了联合建设项目组,在隧道两端安排多名作业负责人,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护,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,全力保障作业质量。
克拉采油气管理区地面工程建设二级工程师谢宽涯说:“作业现场实行全天候监管,隧道内严格按照受限空间作业要求进行管理,牵引速度严格控制在每分钟6米以下,全力确保作业期间不损伤管线和光缆。”
8月10日,穿越工程已完工,目前正进行收尾工作。